《影视导演基础》课程教学、育人双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代码: zy03410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
课程总学分: 4学分 总学时: 72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以影视剧导演的艺术创作过程为纲,从专业基础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影视导演工作的性质、任务以及在创作中的作用,从构思与体验等各个方面研究导演艺术的创作规律,让学生掌握影视导演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导演工作的主要方法,让学生掌握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技巧,并找到认识导演创作规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①掌握前期文案工作的创作方法(★★★★☆)
②掌握指导演员的基本方法(★★★☆☆)
③掌握场面调度的方法和技巧(★★★☆☆)
④掌握后期剪辑的基本方法(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
⑤掌握营销策划的方法(★★★★★)
(三)育人目标
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
⑤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
⑦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创作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讲授部分共18周,36课时,创作实践部分由两个大的项目构成,共36课时。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采用形象化教学,用大量影视创作的影像资料,通过个案分析、典型例证和实践教学,生动、形象地介绍及传授影视导演的艺术和技术。创作实践部分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科竞赛,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比赛,在比赛中成长进步。主要参与的A类赛事: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影视大赛等。
理论课程部分:
第一章 电影的历史轨迹(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影发明的过程、掌握电影的特性,理解电影的魅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让学生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研
究电影的发展脉络。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
过大量的资料找寻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影特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影理论的学习,例-镜像理论,女权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与影视相关的三个问题
根据学校的安排,讲解开学第一课。
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梳理本学期的主要章节内容,明确学习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与影视相关的是那个问题:电影是什么?为什么拍电影?怎么拍电影?
第二节 电影的发明
主要介绍电影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培养学生们对电影的兴趣,为以后的电影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节 电影传入中国
讲授电影由发明到传入中国的过程,介绍中国电影的开始。
第四节 电影的魅力和特性
介绍电影的魅力:梦幻感、仪式感和距离感。
重点讲解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电影所独有的特征和创作方法。
第二章 影视制作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影视部门的分类和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育人目标: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环节,不能让学生因为欧美电影的光辉就变得目眩神迷,急于抹去自己出身的痕迹,而是要立足现实,着重挖掘本民族的文化。
③热爱祖国,支持国产电影。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国人的支持,更需要新一代电影人的努力,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影视产业的制作宣发和营销
教学难点:影视营销策略—创新思维/头脑风暴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影视制作的流程
主要讲授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第二节影视制作的人员架构
介绍影视创作的主要人员架构,主要包含:行政部门,创作部门,宣发部门。
第三章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6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导演的职责与工作;优秀导演应该具被的品行,为以后从事影视导演建立良好的感性认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现场指导能力;执行能力。
育人目标: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规范意识。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仅仅是恒心和毅力,更需要学生养成规范意识。
②肩负振兴祖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影视人的不断努力,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振兴国家影视行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导演的工作是自我艺术体现的过程,互联网时代下,注重创新成为学生新时代下思维转换的重要体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影视导演的主要职责和工作程序。
教学难点:导演对视听元素的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导演的艺术本质和创作手段
讲授导演的艺术本质和导演创作的主要手段,包括通过演员的表演塑好剧中人物形象、画面造型和音响构成、蒙太奇。
第二节 导演的主要职责与工作
讲解导演在影视创作过程的前期筹备、中期拍摄与后期合成三个阶段各自所具有的职责和工作。
第三节 导演的现场工作程序
主要介绍影视导演现场的执行程序,包括定机位定镜头,布光讲戏,走戏,预演和实拍等。
第四节 副导演、助理导演和场记的职责与工作
介绍影视创作中导演组其他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让学生们了解职业规范。
第五节 优秀导演的特征
主要介绍优秀导演的特征,包括所应该具备的、想象力、观察力、文化品位、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毅力和激情。
第四章 导演与剧作(6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导演与剧本的重要关系,掌握剧本写作和选择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①掌握前期文案工作的创作方法
②通过分镜头剧本创作感知其与文学剧本的区别
③通过场景本写作训练感知镜头表达主题的技巧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才能体会到人情冷暖,社会炎凉;艺术感知力是学生在“美”的层面对生活进行提升,在提升过程中渐渐进入到艺术的“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影视导演选择、分析和体现剧本的基本要领。
教学难点:如何将文学剧本改编成电影剧本。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知剧本
主要讲授剧本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属性,介绍影视编剧在国内外工作程序的不同和方法。
第二节 选择剧本
讲解作为一名影视导演选择剧本的原则要求和技巧。
第三节 分析剧本
重视导演对剧本的主观参与,重点分析剧本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体现剧本
向同学们讲解影视导演如何调动摄制组的成员把文学形象化作可看可听的银幕或屏幕形象。
第五章 蒙太奇和长镜头(2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两种方法的功能和应用。
能力目标:
①运用蒙太奇的理论知识分析情境对于蒙太奇运用的要求
②场面调度的方法和技巧
③指导演员表演的能力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和谐理念。运用蒙太奇或长镜头讲述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用中国语言讲好世界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导演处理手法。
教学难点:场面调度的设计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蒙太奇
介绍蒙太奇有关的基本术语、概念和三层意思,重点讲解蒙太奇的作用和叙述方法。
第二节 蒙太奇句型、段落及时空转换技巧
重要讲解蒙太奇句子的含义,蒙太奇段落及划分,蒙太奇的转场,这是影视导演创作的重要组成。
第三节 巴赞和长镜头
讲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区别,长镜头的概念和理论以及长镜头的叙事特点所产生的美学原则和流派。
第六章 视听化的人物出场(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物出场对于影视导演创作的重要意义,掌握人物出场的基本方式和功能。
能力目标:分析电影中典型性人物出场的能力,运用视听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育人目标:激发学生对热爱生活。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注重洞察人性将有利于摹写人物从而创造典型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物出场的方式和功能。
教学难点:人物出场中视听元素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出场”与“出现”
讲解“出场”和“出现”的区别,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导演关于两种影视表现手法的运用。
第二节 “人物出场”的方式与功能
主要讲授人物出场的方式和功能:带有悬念的人物出场、展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出场、运用细节带动人物的出场。
第三节 “人物出场”导演手法经典案例
案例分析。主要分析经典影片中人物出场的案例,包括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阳光灿烂的日子》、《蝙蝠侠》、《辛德勒的名单》、《偷自行车的人》。
第七章 推动叙事的视觉化细节元素(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细节的功能与应用,理解细节的定位、物件细节的涵义。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运用影视画面语言的理论知识分析视觉元素的能力。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务实求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影叙事中物件细节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难点:细节在电影中的“大”与“小”。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影是“细节”的艺术
讲解影视作品中“细节”的概念,了解道具和细节的不同。
第二节 电影叙事中“细节”的要旨
重点讲授细节运用的方式和功能:对事件的高度浓缩—细节推动叙事、人物性格和动机的高度物化—细节刻画人物、情感的高度视听化—细节传达情感。
第三节 “细节”导演手法经典案例
案例分析。主要分析经典影片中关于细节的案例,包括《泰坦尼克号》、《人证》、《夺魂索》、《血迷宫》、《铁皮鼓》。
第八章 推动故事并吸引观众的悬念(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悬念片悬念机制、悬念与视觉语言,悬念与推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组织叙事的能力、传导情感的能力。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悬念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麦格芬”理论在电影中的展现。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何为“悬念”——希区柯克的“麦格芬“
讲授悬念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以及他的麦格芬的观念。
第二节 “悬念”的叙事机制——关于炸弹的故事
重点讲解悬念的叙事机制:观众对结果充分已知、观众和角色都不知、观众和角色都知晓。
第三节 电影化叙事中的“悬念”——组织叙事与调动情绪
讲授悬念与推理的异同,其可以作为有效的叙事组织策略被导演运用以及对调动观众情绪有积极作用。
第四节 “悬念”导演手法经典案例
案例分析。主要分析经典影片中悬念的使用,包括《美人计》、《鬼子来了》、《西北偏北》、《桂河大桥》。
思维导图:
实验课程部分:
第一部分 影视广告导演创作手法训练
项目一:命题策略单解读(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赛给出的命题策略单,认真解读命题策略单的创意方向。
能力目标:分析策略单的能力,阅读文字的能力。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务实求真,抽丝剥茧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下,图片视频信息成为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成为薄弱环节,抽丝剥茧、去繁从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策略单的解读需要学生重拾文字,求真务实。
(二)教学内容
1、学生分组。3-5人一组
2、根据大赛给出的命题策略单,采用“反转课堂”的形式让每组学生进行现场解读(技能目标的练习)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论点,进行现场点评,同时也让其他小组学生对分析论点进行批评讨论。
(三)项目结果
每个小组确定选题。
项目二:命题策略单创意构思(6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视听语言将讲述独具特色的故事
能力目标:搜集资料的能力、解读资料的能力
育人目标:创新能力。互联网+模式下的全媒体时代,创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创意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思维的拓展,另外一方面要规避学生抄袭的不良做法,让学生养成规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每个小组根据大赛给出的命题策略单,进行现场提案。
2、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提案,进行现场点评,同时也让其他小组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
3、每个小组根据给出的意见重新修改自己的提案创意
(三)项目结果
创作出切实可行的创意文案。
项目三:命题影视广告制作(8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广告的制作流程,运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影视广告的拍摄。
能力目标:影视广告拍摄能力、后期制作能力
育人目标: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是新时代工作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单打独斗在影视广告拍摄中显得尤为困难,因此相互合作,快速、高效的完成制作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如鱼得水。
(二)教学内容
1、团队将前面制定的创意文案改编成具体的分镜头脚本
2、学生团队在导演的组织下开始实地拍摄
3、教师跟组进行实地拍摄
4、学生将拍摄的片段组接成完整的段落
5、观看学生的初片,提出修改一件
6、学生根据修改意见,对初片进行修改完善
7、反复修改,形成最终成片
(三)项目结果
提交3分钟以内的影视广告作品。
第二部分 影视短片的拍摄训练
项目四:选题训练(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训练学生的选题能力,完成短片剧本的构思与创作。
能力目标:剧本构思的能力,写作剧本的能力
育人目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创作出引人共鸣的作品,需要深植本土,让艺术带有强烈的“土腥味”。
(二)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通过创意训练,小组讨论,来完成一部短片剧本的构思和写作,熟悉拍摄进行练习。
1、作为影视导演,了解和掌握如何分析和判断剧本的优劣,如何参与修改剧本或创作剧本,如何和编剧合作,如何将剧本转化为银幕形象等有关剧作方面的只是和技能。
2、根据小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构思短片的情节内容、结构框架、风格基调。
3、写作故事概述。
4、参与讨论和修改,完成剧本写作。
(三)项目结果
提交短片剧本。
项目五:前期筹备(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前期筹备当中导演的职责和工作,训练筹备阶段导演的组织协调和影视创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执行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育人目标:团队分工、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应是短片的前期筹备工作,了解和熟悉影视创作过程中导演应该履行的职责和工作,掌握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进行试拍。
1、研究剧本。
2、遴选演员,掌握导演选择演员的方法。
3、写作导演阐述。
4、选景。确定内外景,掌握选景的基本方法。
5、创作分镜头剧本。
6、拟定拍摄计划,考虑演员、场景的安排及天气季节情况。
(三)项目结果
提交短片剧本分镜头稿本和演职人员表。
项目六:中期拍摄(6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影视短片的素材拍摄要领。
能力目标:置景能力、布光能力、拍摄能力、指导演员表演的能力。
育人目标:学生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执行力。导演执行力是团队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核心人物在团队中熠熠生辉的体现,让学生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要比课上枚举的案例更具有真实性,也更考验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本实验是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分镜头稿本进入实际拍摄,目的是从实践中加深理论理解,并注意把人物出场、蒙太奇句型、细节以及悬念等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中,掌握影视作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导演的现场工作程序:
1、定机位:选定机位也就是决定摄影机的最佳拍摄方向与位置。
2、布光,讲戏:机位确定后照明根据具体时间和光效要求布光。
3、走戏,练镜头配合。
4、预演:实拍前的整合练习,是对于实拍效果的综合演示。
5、实拍检查:这是个全技术过程。
6、实拍:实拍是一切想法和准备的实施,但实拍有时候会重复进行——重复是为了修正和达到更完善的结果。
(三)项目结果
提交影视拍摄的剧照。
项目七:后期制作合成与评价(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影视短片剪辑的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视频剪辑能力和后期能力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耐心、责任心。后期剪辑部分有利于学生治愈拖延症,同时反复的修改也将极大考验学生的耐心。
(二)教学内容
本实验主要是根据事先拟订好的主题按稿本进行后期合成,这个过程一般由导演和剪辑人员共同完成,注意场景转换的技巧和方法。
1、提出后期编辑方案,熟悉和整理好分镜头的内容。
2、检查中期拍摄的素材,了解每个镜头的拍摄质量。
3、制定编辑工序,进行画面剪辑,综合运用特技、配音、字幕等合成短片。
4、影片包装(片头、片尾;剧照、海报),包装要符合影片的风格。
5、制作完成,对影视短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讨论导演创作经验。
(三)项目结果
提交小组海报和拍摄的影视短片。
三、建议使用教材和学生重点阅读书目
(一)建议使用教材
《影视导演基础》,王心语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二)学生重点阅读书目:
1、《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 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2、《影视导演艺术教程》,韩小磊 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美)迈克尔·拉毕格 著,卢蓉 等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4、《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 著,崔君衍 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5、《电影是什么!》,达德利·安德鲁 著,高瑾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
章(或编)次 |
学时分配 |
教学方式 |
一 |
4 |
讲授(4) |
二 |
2 |
讲授(2) |
三 |
6 |
讲授(6) |
四 |
6 |
讲授(6) |
五 |
2 |
讲授(2) |
|
2 |
期中测试 |
六 |
4 |
讲授(4) |
七 |
4 |
讲授(4) |
八 |
4 |
讲授(4) |
|
2 |
课程总结 |
实验项目一 |
6 |
实验(4) |
实验项目二 |
6 |
实验(6) |
实验项目三 |
6 |
实验(8) |
实验项目四 |
4 |
实验(4) |
实验项目五 |
4 |
实验(4) |
实验项目六 |
6 |
实验(6) |
实验项目七 |
4 |
实验(4) |
合计 |
72 |
|
五、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方案
本课程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科竞赛同时紧密围绕文学与传媒学院所倡导的实验课程“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展开,注重“以赛促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在育人层面紧扣时代主题,注重影视正能量的传播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养。综合来看,本课程适合定性为考查课,因为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在影视广告中的创意能力以及在影视短片中的创作能力。
★目前课程为考试课,故采用试卷考试和制作影视作品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期中成绩占20%,期末试卷成绩占40%,影视作品制作占40%。
学生分组模式:
1、影视广告部分:采用随机抽签的模式,每组人数1—4人。
2、影视短片部分:采用自由组合的模式,每组人族5—7人。
执笔人:李群
《影视导演基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电影是什么?为什么拍电影?怎么拍电影?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也很容易得到答案,但这三个问题实则包罗万象成为这门课程的顶层设计,因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从哲学维度来进行的思辨过程,而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以此为契机这门课程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前景。在具体的课程设计思路上以讨论式教学为主,以启发式教学为辅,再佐以论证式分析,让课堂从灌输式变为激发式,让学生们自己从材料中获得答案,洞悉道理。这次课的思路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来设计的,当然中间有些许的调整,但总体来讲,以此为基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在整体课程中占的分量并不重,但在能力目标上却很重,文案写作能力/团队写作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这都是在很长的时间内需要训练的技能;育人目标是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接下来,从四个递进的层面来详细阐述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热爱生活,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我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开始。对于一门课程而言,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深层次的认识这门学科。发现问题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发现专业问题。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灌输知识当然是课程的理想主旨,但我个人认为在知识目标体系中其核心要义并不是灌输理论这么简单,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本行业的真实状况。理论始终离我们很远,因为它是抽象化的文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理论的价值在未能发挥作用之前始终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因为它太枯燥,太抽象。然而理论又始终围绕着我们,因为生活虽然不是理论但却始终内嵌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其二,是发现自身的问题。面对生活很多同学会有很多困惑,很多疑虑(例如:某些口碑很好的影片票房却很差),但在今天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问题虽能意识到但却从未去仔细思索,因为走马观花式的炫目事件太多,娱乐的形式太丰富,所以来不及思考。基于此,作为老师,我必须激发起他们的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有暇余之刻得以反思得以思考,因为生活的本真在不断的刺激着学生,他们缺少的是助推力量的引燃,激活斗志、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才能让学生们在感受到生活之美的同时开始自行对外在事物进行抽象化的归纳,而在育人的层面发现问题不正式步入学习正轨的开始吗?很多时候从简入繁,化雨无声总会比苦口婆心的言辞说教来的更有力量,生活的美好也在此时才能慢慢挥发出本身的魅力。
其次,热点讨论,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我们在发现问题之后最终对问题给出的答案,这个过程是个思辨的过程,论证的过程,养成习惯的过程。在本课程采用讨论式教学为主,主要是基于很多案例的分析和佐证,例如:当下热映的影片《复仇者联盟4》,很多同学都去观看,甚至逃课去观看,那么在课堂的设计中,以此为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反思自己喜欢看这类电影的原因,是什么样的魅力如此吸引大家?电影真的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吗?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再对学生松散的回答进行理论归纳,可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不再单调,而是嵌套着类似于灭霸弹响指般的效果。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本课时是整体课程设计圆盘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在能力目标的培养上却很重要,制作流程、团队构成实则是团队人员的遴选组建,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这个过程不正是高情商、高效率、高创意的育人目标的体现吗?当然在我个人预设的育人目标之中,养成习惯被放到最高的位置,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事情,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耐心的养成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们在浩瀚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培养过程。
再次,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课程思路的设计总是很美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预设的效果和实际的效果可能始终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构思上要精准定位。其一,注重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性。就像鲁迅先生对于国人本性的诊断让我们意识到民族劣根性的存在。编导学生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理论的理解比较浅显,所以在设计知识目标的过程中,我更期望以简单实用的理论为切入点,把高难理论作为兴趣的涉及而不是中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教师我在降低自己的要求,而是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中要遵循更符合学生需求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原则。其二,重难点的把握。在90分钟的课程里,时间节奏、课堂节奏都很重要,因此在重难点的选择上要考虑好时间分配问题。在本次的设计中,我将重心做了转移,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本次课的重心是创作人员的介绍,但我在育人目标的设定上是让学生们用更加科学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我们这门学科所以我将重心转移到宣发人员的介绍中,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从影视产业的角度对影视行业进行思考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影视行业。
最后,检索设计思路,查找漏洞。
设计课程,其实包含着设计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从知识体系的建构到技能目标的培养再到育人宗旨的融入,我都希望它能完美融合,不留瑕疵。所以在检索设计思路的过程中,其实是最难的一环。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好的课程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其科学性,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让设计更科学这其实是人文学科面临的一个问题。和理工科的验证结论不同,人文学科的科学性更多是对其思想深度的挖掘,所以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希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但是在现实面前,这条路确实道阻且艰,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慢慢摸索、印证。
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的是讨论式为主,启发式为辅,佐以论证,其实这在设计思路上并没有太大的创新,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做了些适当的调整,所以这也是这门课对我始终存在的困扰。形式上的创新也许是推动内容变化的一个外因,但这个形式的产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思考和雕琢。在技能目标的设计上,这门课程培养的是“会写、强制做”的人才,对于本次课而言,我最希望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因为今天一部影片的成败,营销的魅力往往超过影片本身的质量。所以在前面的课程设计上,我把本次课的重心从创作人员为主转移到宣发人员为主,这样的目的也是让同学们更清晰的看到行业的发展,产业的力量。在育人目标的培养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关键,这个自信心包含几个层面:其一,是民族自信心。影视作为舶来品,在制作营销方面我们始终跟在欧美后面,所以在很多同学的认识里,对国产电影存在很多偏见。所以从影视产业的角度进行切入也是想以此为杠杆,撬动学生们固有的认知。其二,是专业自信心。选择编导专业,对于很多同学来讲并非出于自己的喜好,而是出于其他的很多原因,但是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影视行业都将是重要的行业,所以建立起专业的自信心也是热爱自己专业的开始。其三,是学习自信心。在本次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这些都极大的帮助同学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有梦想,为梦想而奋斗。中国梦的内涵同学们都知道,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常常忘记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在娱乐元素极其丰富的当下,如何坚守信念,筑梦成长,这是育人目标中对青年一代的另一重希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本次的设计依旧不算成功,但我会坚持,坚持改变,坚持完善,坚持更新。
湖北文理学院课程教案
教师名称 |
李群 |
授课对象 |
编导17级学生 |
课程名称 |
影视导演基础 |
本节课学时/总学时 |
2/36 |
学习内容 |
影视制作流程和人员构架 |
学情分析 |
知识起点: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已经初步掌握与影视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切入点多是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展开,对产业知识却知之甚少,关于影视制作的流程和人员构架仅仅有个模糊的概念,不够清晰也不够深刻。 技能起点:大一开设的摄影基础课和摄像课,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拍摄技能,但对于前期的策划能力,后期的剪辑能力以及宣发营销能力却尚未涉及。 情感思维起点:同学们对这门学科的认知大都停留在影像认知层面,认为影视画面是第一位的追求,然而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却是多方位的,它包含好的团队,好的影像,好的宣传……所以这需要同学们用更加理性的思维来进行思考。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①明确影视制作的流程(★★★★★) ②了解影视作品人员构成(★★★☆☆)
|
能力目标 |
①培养团队协调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 ③营销策划能力(★★★★★) |
育人目标 |
①让学生对当前电影产业有正确的认知,从而摆脱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状态(★★★★★)。 ②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环节,不能让学生因为欧美电影的光辉就变得目眩神迷,急于抹去自己出身的痕迹,而是要立足现实,着重挖掘本民族的文化。(★★★☆☆)。 ③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
|
教学重点 |
讲解影视产业的制作宣发和营销 |
教学难点 |
影视营销策略—创新思维/头脑风暴的培养 |
教学设计总思路 |
以讨论分析为主,以启发引导为辅,更迭传统重心,注重演练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含教学内容、案例分享、情境讨论、时间分配、课程育人等) |
学生活动 (包括聆听、互动、讨论、思考、与老师共同回顾等等) |
设计意图 (含知识点、育人点的导入与衔接设计思路) |
上节回顾 |
关于电影的三个问题: ①电影是什么? ②为什么拍电影? ③如何拍电影? (3分钟) |
共同回顾: 与电影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电影何时何地诞生?第一部有声片是什么? |
关于电影的三个问题内嵌着这门课程的三个维度:本体/方法/认识。 本课时就是基于本体论的探讨 |
课程导入 |
议题:当下热映的《复仇者联盟4》,同学们如何评价?(4—6分钟) 预设答案:好看/不好看追问:好看不好看的标准是什么? 进入讨论环节 |
讨论: 谁的答案更合理,更具说服力? 总结: 不同的评价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孰好孰坏,有两个点可供参考:票房、口碑 思考: 《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启示是什么? |
让学生们对影像的评价从传统的艺术标准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思维方式中跳脱出来,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维度。 |
主体部分1 |
讲解: 主要讲授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8—10分钟)
总结: 前期筹备工作不仅仅是剧本选择,案头工作,还包括资金的筹备。 后期严格意义上来讲由两部分组成,即:剪辑和包装。 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中期拍摄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案例:(7—10分钟) 《路边野餐》 一部小众文艺片,上映时反响不大,但是导演毕赣却成为焦点。 |
讨论: 冯小宁导演曾说:给我足够的钱我也能拍出《泰坦尼克号》。 从我们刚刚讲到的前/中/后三个维度你觉得这种说法准确吗? 答案: 《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金钱的力量,后期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更多的是导演才华的展现,制片人智慧的凝结,营销宣传手段的高超。
导演毕赣的成功之路。 孤注一掷拍摄此片 国外参赛获奖 开始被国内影视投资人关注
|
此处的知识点是准确理解前期、中期、后期这三个阶段所包含的内容,而育人点是在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们明白,一部影片的成功有时候也需要“套路”。 |
|
主体部分2 |
板书: 承接前面的知识点,介绍影视创作的主要人员架构:行政部门,创作部门,宣发部门。 着重讲解行政部门和创作部门(20分钟)
总结: 随着制片厂的改革,民营影视公司的崛起,行政部门的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司机、茶水等相关人员开始出现在组成人员名单中。 创作部门简单来讲可以概括为:服、化、道、摄、录、美。 |
聆听: 好莱坞旧制片厂制度下的影片制作。(5分钟) 经典好莱坞时期,制片人掌握电影制作的话语权,导演成为制片人的工具,所以一部影片的好坏和导演关系不大,真正决定影片质量的是制片人。
课后论证: 我国目前的电影制作、发型和放映系统是什么状况? |
此小节的知识点是罗列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分工。看似在育人层面没有太多内容,实则内容丰富。①组建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是影视制作的前提,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是重要的目的。②模板印象/惯性思维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对于影视创作部门的理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同学都认为很熟悉里面的分工,实则不然,因此摆脱模板印象尤为重要。 |
主体部分3 |
★思政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抓质量、强产业、重管理、促交流,推动电影事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着重讲解宣发部门。(10分钟) 情境分析: 宣发部门是日常学习中介入最少的部分,因为它离我们相对较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从今天的影视现状来看,宣发的作用往往超越影片本身的质量,因此把这个部分当作一个单独的小知识节点很有必要。 思维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我们的思路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专业学习的重要源泉。
分享案例:(20—25分钟) 《英雄》 大投资,全明星 高票房,口碑不一 《流浪地球》 无大明星,中等投资 高票房,好口碑 总结: 宣发部门是两个部门组成,即:宣传部门和发行部门 |
情境讨论: 17年前网络尚不发达,如果《英雄》是当下的作品,那么我们的宣发方式会发生哪些改变?
聆听: 《英雄》开创了很多第一,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前兆。 ① 最早商业大片 ② 最早注重营销宣传的影片 ③ 防盗版 ④ 在海外影响最广的影片 思考: 《流浪地球》票房超过20亿,它营销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① 话语权的位移 ② 开创科幻新潮流 ③ 内容为王 ④ 病毒营销
|
案例分析是对知识体系的检测和运用,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洞悉学生目前是否对影视行业有全面的认知。 从影视产业的角度对我们这门课程进行全新的定位和思考势在必行,让知识目标和与人目标在此融合衔接。于此同时,从产业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让学生们开始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要真刀真枪的进行模拟练习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创新思维,头脑风暴,完美创意成为我们的育人宗旨。 |
|
总结回顾 |
本次课知识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能触类旁通,了解很多案例的前提背景,以及相关事件的始末缘由,这样才能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审查我们所学的知识。在重难点的设计上,将重心位移到宣发人员的解析中,改变以往的以创作者为中心。 (5分钟) |
形成思维脑图
|
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们了解影视制作的流程和人员构成这仅仅是这门课的入门和开始,对影视产业的理解是一种全新思路的开始也是育人目标的前提,在深化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精神时,让学生们对中国影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 |
本节内容最新研究进展 |
[1] 季伟.大银幕下的市场经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于丽.电影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3] 猫眼关于影片《地久天长》的营销策划 [4] 豆瓣电影:多样化—电影产业的关键驱动力 |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
练习题:对娄烨新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进行策划营销。 参考答案(思路方向):精准定位,整合营销,资源置换
|
教学反思 |
在这两个学时的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影视宣发这个知识节点当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以期让学生们从一个更新的视角(影视产业)来思考影视制作流程。 首先,影视产业理论是影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日常学习过程中从影视艺术角度来进行研究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惯性思维让他们误以为只有“艺术”批评才是正途,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交流的加深,影视作为产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的方向。 其次,熟悉当下行业内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让他们提前养成忧患意识,懂得竞争,敢于竞争;同时了解行业本身的发展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再次,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锤炼团队合作意识是实践成功的保障。理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对理论的反哺和优化,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激发起学生的斗志,在实践中证明自己。 最后,本次课的课程设计看似比较简单,但在思维训练中却注重学生们条分缕析的层次意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课程的讲授中,把握现在学生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多了解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看法也是对本行业的一种信息反馈。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 1、案例中涉及的影片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提前观看,所以在讨论的环节设计上可能不会像设计的这么顺利。 2、学生们下课后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资料的搜集,反复的论证,所以营销策划可能并不理想。 3、部分学生对本专业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在积极性上有所折扣,导致效果不够理想。 当然在一堂课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对课堂气氛的把控和调整,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这些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前行。 |